向您解释肾结石的原因
来源:网络 时间:2020-04-11 11:03 咨询专家
尿石症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结石的统称。尿石症引起尿路梗阻和感染后,对肾功能损害较大,尤以下尿路长期梗阻及孤立肾梗阻时,对全身影响更为严重,处理上也较复杂,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尿石症在我国分布有一定地区性,以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山东、湖南、江西及安徽省等地区发生率较高。近年来有资料表明,膀胱结石的发生率已有明显下降,但上尿路结石的发生率却有上升趋势。
尿石形成的机理比较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尿石形成有二项基本要素:
1、尿内晶体饱和度:尿内含有形成结石的晶体,主要成分有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等,如这些晶体在尿液中饱和度过高,则易引起析出、沉淀、结聚,以致尿石形成。
2、晶体聚合抑制因子:尿内存在有晶体聚合抑制物质,如焦磷酸盐,枸橡酸、镁、多肽、尿素、粘多糖、透明质酸,甘氨聚糖等,这些抑制因子和晶体表面的某些特殊部位结合即可抑制晶体的再形成和聚合。
尿石形成的诱发因素:正常尿内晶体饱和度和晶体聚合抑制因子的活性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由于某种因素破坏了这种平衡,不论是前者饱和度过高,抑或是后者活性降低,均可引起尿内晶体聚合,导致尿石形成。下列因素对尿石的成因起有明显的诱发作用。
1、全身性因素
①新陈代谢紊乱:体内或肾内存在有某种代谢紊乱,可引起高血钙症、高尿钙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病人,血钙增高,血磷降低,尿钙增高;痛风病人嘌呤代谢紊乱,血中尿酸增高,尿中尿酸排泄增多;特发性高尿钙症病人尿钙增高等等均可容易形成结石。
②饮食与营养:尿石的形成与饮食营养有一定关系,膀胱结石与营养的关系更为明显,主要是营养缺乏问题。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在发达的国家,肾结石发生率上升而膀胱结石的发病率降低,我国解放后,也出现了这样明显的趋势。
③长期卧床:骨折或截瘫的病人,长期卧床常可引起骨质脱钙,尿钙增加,同时由于尿液滞留、并发感染,尿中很容易形成尿石。
④生活环境:尿石在某些地区的多发,可能与地理、气候、水源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天气炎热、出汗多、尿液浓缩,水和饮食中含有过多的矿物质成分如草酸盐、尿酸盐等,易引起结石的发生。
⑤精神、性别、遗传因素:现代工业化社会中,高度职业紧张状态的人群结石发生率较高,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对尿浓缩及成分的调节失常有关。女性尿石发生率远较男性为低,可能与女性尿内枸椽酸浓度较高,有助于防止尿内结晶的聚合有关。尿石形成与遗传的关系比较明显的只有胱氨酸和尿酸结石,在大多数结石患者找不到遗传因素。
2、泌尿系统的局部因素:
①尿路感染:菌落、脓块、坏死组织等均可构成结石核心,细菌中特别是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有将尿素分解成氨的作用,从而使尿液硷化,有利于磷酸盐、碳酸盐的沉淀而形成结石。
②尿路慢性硬阻: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症、动力性排尿功能障碍均可引起尿流不畅,尿液郁积可使晶体沉淀、聚合形成结石。
③异物:尿路内存留的异物,如长期留置的尿管,不吸收的手术缝线,戏谑患者自尿道外口放入的异物等等,使成为尿液中晶体附着的核心而形成结石。
泌尿系结石多数原发于肾脏和膀胱,输尿管结石往往继发于肾结石,尿道结石往往是膀胱内结石随尿流冲出时梗阻所致。肾、输尿管结石与膀胱、尿道结石比约为5。5~6∶1。尿石症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肾与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70%左右;膀胱和尿道结石多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欢迎咨询。
本文内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